中文  |  ENGLISH

首页 > 市场 > 中国 > 查看内容

铺陈绿色打造生态海西!海西州“十三五”时期发展纪实

2021.07.07 来自:青海日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柴达木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使昔日亘古荒凉的瀚海戈壁焕发新颜,海西大地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最强音,谱写了一代代柴达木人勇立潮头、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五年来,锐意进取、克难攻坚,聚力脱贫攻坚,彻底撕掉千年贫困标签;


五年来,群策群力,奋勇争先,坚决守住两条底线,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突破;


五年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


回顾“十三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淬炼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在新的起点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总要求,海西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大幕徐徐拉开。


党建引领凝聚内生动力


“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的养老金可能就要停发了!”近日,格尔木市昆仑路育红巷社区退休居民李某和张某握着社区党员干部的手,连连表示感谢。“养老金”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依靠,但发放养老金需要定期开展生存认证。由于80多岁高龄李某、张某患有严重心脏病、腰间盘突出,行动极不方便,不能到窗口实地认证,即将面临停发的可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育红巷社区党支部随即开展“上门认证”服务,解决了老人一件心头大事。这只是海西州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引领下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西做深做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党建促产业发展“一抓两促”工程,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构建“融合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全州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出台基层党组织环境保护“十项措施”和党员“十带头”任务,全面压实生态保护政治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环境保护一线切实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全力推动以基本组织设置、基本队伍建设、基本制度执行、基本任务落实和基本保障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全面解决党支部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标准”的问题,扎实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铺陈绿色打造生态海西


天空越来越蓝,河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十三五”期间,海西州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是海西越来越美的5年。


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取名寓意“来自长江源头和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这是老党员更尕南杰一直铭记在心的,他也亲眼见证了家乡的绿色发展之路。


67岁的更尕南杰站在村口广场,说起生态新村变迁路,他有讲不完的故事。


“刚来这里时,没有连绵的山峦、蜿蜒的河流,没有奔跑的牛羊和扬鞭的牧人,好几次我都想回到生活了半辈子的牧区。”更尕南杰说,后来这里先后建起小学、敬老院、文化广场,村里还有了垃圾填埋场,和老伴的日子过得安心自在,如今老家的草场成为野驴、马鹿等野生动物的天堂。


长江源村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的易地搬迁安置,是海西州生态保护实践的一个缩影。


着眼全局、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改善。海西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持续推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启动实施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海西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沙试点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国土绿化三年提速行动,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与修复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4.1%,柴达木生态屏障建设更加稳固。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累计降低12.89%、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8.3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7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5个指标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全面建立四级河(湖)长制,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州空气优良率提升到90%以上,居于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


率先脱贫擘画振兴蓝图


五年来,海西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民生改革实践,聚焦落实“六个精准”扶贫方略,深入推行“1+8+10+3”政策保障体系,坚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闯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创新发展、率先脱贫的海西脱贫攻坚特色路子。


数据是最好见证。海西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1.58亿元,1626户4575人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不足2970元增加到14000元以上。打造了5个各具特色的县级扶贫产业园,建成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1.7兆瓦的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大力发展12个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对295个行政村实施了村集体经济“清零”工程,100万元及以上的村级产业发展资金实现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作为初心的庄严兑现,海西脱贫攻坚的承诺在光阴的积淀中慢慢转化为丰硕的果实。2017年底,海西州在全国“三区三州”提前三年率先实现了全域整体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谱写了海西在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五年来,海西故事、海西路径、海西特色、海西经验……风劲扬帆奔小康,海西继续发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愿景化为美景,海西州在率先脱贫后,继续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青扶贫等方面持续用力、“补针点睛”。党政引领、企业联手、援青帮扶、社会联建……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海西处处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民生共享开启幸福模式


走进都兰县香日德镇幸福村幸福院,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或是下棋、健身、看电视,或是在院里闲聊话家常……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


幸福院每天都会根据人数做饭,面片、熬饭、炒菜、馍馍……每天的食谱都不重样。


这是海西州“十三五”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一桩桩、一件件闪耀着执政为民光辉的民生大事件,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海西各族儿女的心田,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这获得感、幸福感,源于兜住民生底线的施政理念,源于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源于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民生冷暖,为政大事。


五年来,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立体化快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德令哈、格尔木、花土沟3座民用机场有序运行并实现串飞,乌兰茶卡通用机场开工建设,都兰、天峻、大柴旦水上雅丹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航空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格库、格敦铁路通车,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扩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格成铁路启动选线方案编制,红柳至一里坪地方铁路建成,铁路通道建设日趋完善。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4896.8公里,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5336公里,行政村(牧委会)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提高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格尔木市建成省内首个全光网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五年来,民生福祉得到重大改善。全州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牧区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42.93万人次,建立全省首个消费扶贫体验馆和44家线下体验店。全州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5%,率先在全省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州职校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组建县域医共体8个,州、县、乡、村四级卫生机构覆盖面达到100%。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三馆一站”覆盖率达到120%,人均体育场面积达3.6㎡,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34%、99.12%。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6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5万套,农牧民危旧房改造4393套,社保提标扩面、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等民生工作开展扎实有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海西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的口碑中,印刻在群众的心坎里。


经济提升发展硕果累累


“十三五”以来,海西州委、州政府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持续保持全省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9.81亿元,年均增长6.3%,人均GDP达到12.4万元,较2015年增长3.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牵引作用持续释放,年均增速达到4.8%。消费需求不断扩大,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67亿元,年均增长3.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68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6131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80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07元。


坚定不移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融合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清洁利用、金属冶炼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等多产业,基本构建起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规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加到175户,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优化,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引进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年产1.5万吨锂盐、年产50万吨镁质特种耐火材料等重大项目,盐化产品出口欧洲。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跃上新台阶,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达到1618元/吨,工业用水重复率从45%提升至78%,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大幅下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16%提升至55%,可再生能源比例从15%增至64%,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向更少消耗、更大产出、更低排放方向迈进。


农作物生产连年丰收,建成有机种植基地33个、规模化设施农业种植基地8个、有机生态牧场6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9个,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75家,柴达木枸杞、天峻牦牛、茶卡羊等9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农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实现钾、钠、镁、锂、硼“五子登科”,海西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用钾肥战略物资生产基地、我国纯碱四大产区之一。青海油田英西探区狮210井成为全国第5口日产千吨井,刷新国内陆上单井日产记录。新能源发电全省第一,两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千万千瓦级,国内第一个50兆瓦光热商业化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开发枸杞、藜麦等特色生物精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余种。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接待游客1349.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31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2.09倍、2.23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域发展势头强劲。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挂牌成立格尔木海关,扎实推进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十三五”以来成功开通7列中欧班列、9列南向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有机枸杞、储热熔盐、氯化镁、焦炭等产品出口实现新突破,出口贸易额累计达23.26亿元。累计实施对口援建项目166个,援建资金达11.2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民生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实践证明,“十三五”时期是海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质量持续优化,全面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五年。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海西州将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加快构建绿色导向、创新驱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力量为各族群众办好民生实事,育新机、开新局,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为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取得新突破、新成就砥砺奋进!




相关线下活动:


第十一届光热发电中国聚焦大会2021(时间待定,中国北京)

第五届光热发电中东北非大会2021(时间待定,阿联酋迪拜)


更多光热发电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spfocus):


提交评论

报告(会员专享)

查看更多+

线下活动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cspfocus2011(微信)

邮箱:csp@cspfocus.cn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沪ICP备2023031859号-2

微信资讯公众平台

在线资讯公众平台